发布时间:2020-01-17 相关聚合阅读:
1月12日上午,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并于当天下午进行分组讨论。其中,《关于将体育纳入广东省高考必考科目的提案》引发广泛关注。
那么把体育变成高考“必考”是否可行呢?如果真的可行,又该如何实现呢?一起来了解一下详情!
为何建议把体育纳入
高考必考科目?
高中生体质状况下降现象凸显
1月12日下午,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教育界别分组讨论现场,夏涛介绍了提案总体情况。他说,据调查显示,当今高中生、大学生体质健康呈下降趋势,这与中考体育考试杠杆效应结束后,学生体质达到顶峰并进入高一,然而进入高中后随着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校体育类课程设置及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等因素影响密切相关,导致高中生体质又出现下滑。
他说,据调查显示,从1985年至2015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呈下降趋势(注:期间学生体质健康考核标准已向下调整了三次)。一项针对于广东省部分高中的学生体质状况研究显示,尽管学生体质状况总体及格率高出教育部规定的合格率,但在各项指标结果分析后,依然存在许多超低体重及超体重现象。女生在短跑能力方面成绩较差,男生在中长跑能力方面还需提高。作为体质测试的重要项目之一,男生引体向上成绩较差,成为体质综合评定的主要失分项。男性学生对于上肢肌肉群力量和耐力的锻炼严重缺乏,柔韧性也较差。
“体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要武装头脑,首先要武装身体”。夏涛说,但在许多学校,体育课被挤占的违规办学行为毫不鲜见。体育课屡屡被随意挤占的背后,折射出的无疑是体育在学生综合评定与升学指标中权重低、考核严肃性明显不及文化课等问题。
他介绍,该提案依托各官方网站及期刊文献所公布与高中生体质健康及体育教学等相关的主要数据及中学实施体育教育情况进行思考而完成。
重视落实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于此,提案建议将体育纳入广东省高考必考科目。
提案建议合理调整课程结构,重视体育课程;培养体育兴趣,扭转应试教育;提出合理改革策略,设置高考改革过渡期。“在提出体育加入高考政策及相关意见之前,应广泛征求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建议和意见,提出合理有效的改革策略。另外,在提出相应改革政策后,应当设置几年的改革过渡期,为学生和家长留下心理接受的时间以及相应的考试准备。”
提案建议,设置合理化体育高考项目。广泛调研、共同协商、深入探讨整理出一套合理公平的体育高考方案,包括考试时间、考核项目、评价方针及相应评分标准。提案还提供了一套简要方案供参考。
这也表明了体育考试在中学实施的必要性,如果真的要将体育纳入到高考必考科目,那么应该如何实施呢?
//一、体育纳入高考是否可行?//
提案中认为,体育纳入广东省高考有据可依。
提案指出,1990年我国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其中明确规定了“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明确指出了培养学生身体健康目标的措施。“它体现出了党和政府对中小学生体质发展的高度重视,是高考加入体育科目的重要法律和政策依据。使得在广东省高考中增加体育科目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提案认为,其余省市也提出了对于高考加入体育科目的设想,例如山东、上海、江苏等。
广东部分高校省政协委员也曾在过去广东省“两会”中发出呼吁,希望在中学教育阶段(包括招生考试)加强对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视。
//二、各地市是否有经验基础?//
此外,提案认为,各省市对体育考试重视程度提高,且有体育中考的成功经验借鉴。
提案指出,近年来,随着各地对升中考试的改革,纷纷将体育测试作为升中考试的重要组成学科和评价手段,如2013年,东莞市中考将体育纳入升中考必考科目,体育中考分值从原本的50分升至60分,高于生物、地理、历史的考试分值。
广州市在多年实施将体育纳入升中考必考科目后,不断研究和完善,2019年8月6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从2021年开始,广州中考体育与健康考试分数提高至70分,跳绳、中长跑满分难度提高,加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选考项目。“这些成功的做法说明,广东省对体育考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表明了体育考试在中学实施的可能性”。
提案提供的简要参考方案:
广东省政协委员李静波
提出三大建议
1、建议逐步提高中高考体育分值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李静波今年两会关注的重点是中小学体育,他带来提案《增体质补短板,广东中考、高考改革逐步增加体育分量的建议》。
2、建议在广东高考3+1+2改革中增加选考体育内容
李静波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下降,肥胖率、近视率持续上升,已经引起社会关注。国家卫建委2019年4月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
“广东相比许多省份,中考体育分数偏低,应该提高。”李静波举例,许多省已经统一提高了中考体育分数,如云南省2020年100分;河南省2016年70分;安徽省2018年60分。他说,广东省分数高低不一,整体偏低。如广州70分,佛山60分,珠海45分,中山40分,深圳30分。
“中小学生的体质太差了,如果学生体质不合格,将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如果能从中考、高考的改革入手,我认为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其导向作用将非常明显。”于此,李静波建议,逐步提高广东省中考体育分值,2021年70分,2022年80分,2023年100分。同时,在广东的高考3+1+2的改革中,增加+3选考体育的内容。即在3的内容中,增加体育选项。
对于有委员提出“建议将体育纳入高考必考科目”,李静波咋看?
“我当然表示支持。这样导向作用更明确。只不过从现在的环境看,首先需要取得大众的共识。”他认为,要把体育纳入高考必考科目,是需要国家战略层面来统筹布局考虑的问题了,“得是相当重视才能做得到”。
3、建议专项支持粤东西北县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另一份关乎体育的提案是《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粤东西北部县级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的建议》。
李静波指出,广东省东西北部县级体育设施建设中,许多县区都达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体育先进县”的评选标准。
他抛出一组数据,在2018年广东省体育局的县(市、区)统计中,主要四个指标:田径-足球场、体育馆、游泳池、健身广场。结果,有58个县体育场地设施不达标,珠三角地区基本达标,而粤东西北地区严重不足,其中不达标比例的地区中,粤东地区:汕头75%、揭阳60%、河源66%、潮州50%;汕尾50%;粤北地区:清远88%、云浮60%、韶关60%;粤西地区:阳江74%、湛江55%。
公共体育设施关系到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李建波建议,加大省政府资金的扶持力度;建议在广东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方面,向粤东西北部地区倾斜,专项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县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同时,为解决政府资金的不足,建议当地政府从政策上鼓励企业、社会的资金投入,给予适当的经济回报(如广告、经营服务等),推进粤东西北地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网友们看法不一
针对这一提案,网友们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表示支持,但也有人表示这会增加考生的学业负担:
@懿:难,各地会容易出现标准不一,不公平现象。@?:学生读书本来就很大压力,还要增压,会更累。
@Rainbow:兴趣依旧才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和家长明白体育锻炼的目的才是根。
@伸张正义:同意。
@敏敏:不逼着学校,语文老师就会每次体育课都告诉同学们“体育老师生病了”。
@请叫我奶茶老师:其实也应该这样做,不然的话现在的学生只顾闷头读书,搞得身体素质太差!
@神奇:终于看到合理的委员提出的建议,真心不错,孩子们的体质和身体已经越来越不行。